媒体报道

大数据是个坑!物数据才有未来

2023-10-14 21:55:32 Chainsong 74

大数据是个坑!物数据才有未来

大数据是个筐,什么都能往里装。

大数据(big data)在中国因为朗朗上口好说好用,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,导致其边际广泛,定义模糊。

规模化的人类行为数据储存和大规模人类行为数据分析是当前所谓“大数据”的现状。这一类大数据的收集者基本就是BAT、MI、GOOGLE、AMAZON这一类的公司。

也就是说当下的大数据基本都是人类高级行为数据比如购物行为、阅读行为、健身锻炼、吃住穿用、旅游出行等这一类的行为数据。

依靠这类大数据就能实现人工智能吗?当然不可能!这是走歪路邪路上了,这只不过是控制人类的一种手段罢了。

要想对接未来,实现真正的AI,只有走物数据体系,进行基础的物数据采集、匹配合适的物算法、搭建相应的物模型,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控制。

这里必须明确说明:人类的所有行为数据都是物数据。

世间万物的表征数据都是物数据。物数据是原始的、实时存在的,不会因为不采集不展示而假装不存在过。

物数据是可以反映事物的部分本质特征的,因此就可以被应用,当被人类大规模运用后,就可以实现AI控制动作和行为。这些本质上都是人类探索世界、自我升级、维持生存发展的行为是想发现未知,想揭示我们是什么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。

当前的“大数据往往是存量数据,不要求适时性,对于大数据的分析是一种后处理方式算法匹配相对简单。

物数据要求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并展示,如果有合适算法匹配,要求能实时搭建模型展示并应用到控制和反馈体系,实现AI控制。

举个简单例子,比如农业大棚种植经济作物时,使用各类传感器对温度湿度、土壤PH、水份、光照等进行采集管理,这就是物数据采集。然后利用植保技术,进行物算法匹配。比如:“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适温为15—25度,其光合作用适温为20—25度,10度以下生长不良,30度以上光合作用和生长均受抑制。地上部植株气温达5℃时开始生长,-7℃低温时遭受冻害,-10℃以下时植株会冻死。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—23度,开花期低于0℃或者高于40℃,影响受粉受精和种子的正常发育,导致畸形果产生,花芽分化必须在5-17℃之间进行。这一类的植保经验,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算法,再经过反复验证之后,就可以匹配到相关实践中。通过搭建成熟模型,应用到控制反馈系统中:如水肥一体化系统、光照控制系统 、控温通风系统等。

对于物数据的采集是未来50年内要积极去做去实现的事情。而物算法的研究是人类在探索世界,进行自我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。

物数据采集、物算法匹配、物模型搭建,三位一体的物联体系是AI人工智能最终实现的重要内容。如何去实现?如何去做?我们将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探讨。

 
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